Sunday, 25 August 2013

老少戏迷



上週學校春假班上中文課時,中文老師給孩子們準備了臉譜的手工,讓他們在製作手工的過程中體驗中國戲劇的美妙。一張打印好的空白臉譜圖案,再加上一次性的塑料盤子,孩子們把臉譜用各種色彩圖好后,粘在塑料盤上剪下來,再穿上繩子,孩子們就可以帶上臉譜當各自角色了。


在充分認識川劇和京劇的相關詞彙後,孩子們一起觀看了網絡上川劇的變臉和京劇的《楊貴妃醉酒》,比較兩者的區別。孩子們看到津津有味,一直在琢磨到底是哪個機關控制了臉譜的變換。看著孩子們認真的表情,我彷彿回到了自己愛看戲劇的兒童時代,陣陣的鑼鼓聲又在耳邊響起,色彩斑斕的戲服和油彩濃厚的妝扮,看不厭的中國戲劇,帶給我的是穿越時空的感覺。

因為語言的差異,中國的戲劇也就帶有了濃厚的地方特色,因此很多的戲劇名稱帶有地域的印記,比如川劇,京劇,越劇,豫劇,粵劇,閩劇,潮劇,雷劇。看到“雷劇”,不熟悉的讀者可能會和現在的“雷人”聯繫起來,其中早在“雷人”還沒登錄華人世界的詞彙時,雷劇就已經滋潤了中國南方雷州半島的普羅大眾,歷史之悠久,可以追溯到五百年前。
我有幸觀看過粵劇,潮劇,閩劇和雷劇。特別是雷劇,因為當時年齡小,對故事情節不甚理解,只是對每次必備的開場戲《七仙女下凡》記憶猶新,特別是七仙女被召回天庭和自己的孩子依依惜別的情節,現在我閉著眼睛還能把當時的圖像重現腦海。

也許是農村人特別淳樸,或者是戲班子的一個風俗,我記得劇情裡有哭戲的時候,觀眾們就紛紛往戲台上扔錢,有紙幣,也有硬幣。每每到這個時候,我也會向父母討一些硬幣,然後樂顛顛地跑到戲台邊上,掂起腳尖,用力把硬幣甩到離演員最近的範圍,希望她能順著硬幣的拋物線注意到我,不過似乎每次演員們都入戲太深,她們沒有因為我的硬幣向我回報任何的眼神或表情,我也就只好悻悻地退下來,然後想辦法擠到後台演員們的卸妝間,這是當時觀眾和演員近距離接觸的唯一機會。

記得有一次,一位正在卸妝的旦角從人群中看到了我,她很親切地把我叫到她的身邊,輕輕的摟著我,問了我一些話,然後往我的手裡塞了兩顆糖果。我因為過度的興奮,無法記得當時她到底跟我說了什麼,不過那兩個糖果我確實是放了很久都沒有捨得吃。現在,我彷彿還能聞到這糖果的香味,一種混合著鑼鼓聲和油彩的香味。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