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1 February 2014

自编北美中文课本的探索

理想的中文课本

记得有句很成功的广告词“不买贵的,只买对的”。相信这句贴心的广告词一定为该产 品赢得了不少的客户。这句广告词的另一个版本是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这句话似乎比较适用于目前海外的中文课本。

许多的华人家长都希望孩子学好中文,于是寄希望与中文学校,寄希望于一本全能的中 文课本。可是常常事与愿违,无论家长如何十年如一日地鞍前马后送孩子上中文学校,很多孩子仍然长大后沦落到只会读中文菜单,或者干脆菜单 都不会读,多少家长的辛酸,无人可诉说,只好自我安慰一句,随他去吧。

纵观目前北美的中文课本,不乏设计精美的林林总总,有北美语言学家主编的,有台湾 出版的,而中国大陆的就有好几个版本。客观的说,这些课本因为都是语言学家与一个精良团队的结晶, 所以制作都是不错的,也各有特色。

但是在使用这些中文课本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课本和孩子的距离还是太远了。很多的语 言学家们毕竟不是在北美孩子堆里教学实践出来了,尽管课本的语言结构完善,但是话题和内容的编排都是偏离孩子的日常兴趣和接受程度的。

北美华裔的孩子特点是听说远远超前于读写。所以当孩子都已经可以讨论很多日常话题 时,读写可能还要从一二三学起。这样对编写者是比较高难度的。但是编写课本往往像批量生产的成衣,编写者是无法把这样具体的因素考虑在内 的,因为这样的变化曲线图太复杂了,所以为了编写方便,听说读写往往都是放在同一水平线上,于是当孩子对读写勉强地去记时,对听说已经失 去了兴趣,因为那些内容对他们实在太容易了。

这样的状况,让我们有了自编教材的动力。加上学生天天就在身边,有了参照物,也就 心中有数了。每个编写者的价值取向会是教材的一条脉线。因为对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痴迷,我们坚信在适当的改写后,孩子们是可以消化这些 内容的。


学校的中文老师,为了把盘古开天的故事改编成孩子们易懂的阅读材料,花了三天时间反复琢磨,最后才找到在孩子词汇拓展范围表达出来的较完整的盘古开天的故事,并给每句话配上了图像。这样的劳作过程,其内在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上课的老师在讲解课文时知道每句话背后的教学目的,这种传递自然也就更有力度。阅读材料和课文完全匹配,适当拓展,也就成了家中亲子时间的理想读物。学校的课堂在不知不觉中延续到了家庭,教育的对象也从孩子延伸到了家长。共同的努力让家长和孩子对其中文学校的进度了如指掌,未来孩子学习不好,家长自然 也就难辞其咎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