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多倫多後,才知道在這裡,家長每個學期可能都需要被孩子的老師面試,類似中國的家長會,不過這種面試是一對一的,是老師對學生全面的綜合評價,也是家長深入學校了解孩子的一次機會。
第一次接到孩子從學校帶回的面試安排,我和孩子的爸爸就開始緊張,好像面臨一件重大事情。那一天到來時,我們兩人都特意提前下班回家,穿著打扮一番,比預定的時間提前十分鐘來到孩子的課室前等待。在走廊徘徊等待的時候,其忐忑不安的心情,一點 也不亞於自己工作面試時的反應。好不容易等到前一位家長從課室門口出來,我們急忙走進去,端坐在孩子的老師面前,感覺那時我們就是學生,等待著老師宣布成績。
不過,加拿大的老師基本上都不會直說孩子有什麼缺點,而是把每個孩子的優點都大大地讚揚一番,然後再分析孩子在學習方面的特點,並展示孩子的一些功課及畫作。一番交流後,我們逐漸放鬆,話題也多了。從孩子的語言談到了新移民對孩子教育的困惑,從文化遺產談到了多元文化。孩子的老師告訴我們,她是希臘移民後裔。恰好孩子爸爸會說一些希臘語,就用希臘語跟孩子的老師攀談起來。由於我們是最後一家被面試的家長,我們和老師的交談也一直持續到校長來通知學校要關門才結束。
上次與老師面試的美好印象讓我對這樣面試非常的期待。搬家後孩子換了學校,也換了老師。從孩子的表現,我知道她非常喜歡她的新學校和新老師,每次接送來去匆匆,一直沒有機會和她的老師深聊。過了兩個月,我終於接到了老師的面試通知,我的心情比上次已經放鬆了許多。恰巧,面試那天,孩子的老師在校外值班巡視,我走過去和她搭上了話。
談話中,我了解到她在中國呆過六個月,對中國的風景和文化都有較深的印象。我們的談話因老師的值班時間的結束而匆忙終止。一個小時後,我帶著孩子按照約定的時間來到課室前,不巧,前一位家長還沒出來,我和孩子在課室前等候時,開始瀏覽貼在牆上的孩子們平時上課的照片。我看到他們在嘗試用玩具造一座橋樑。
輪到我的時候,孩子的老師給我展示了孩子造橋的照片。系列照片顯示,老師先給孩子們展示一張真實橋樑的照片,然後每個小孩自己照照片畫了一張橋樑的照片,之後又參照自己所畫的橋樑,用現有的玩具造了出來。同一個橋樑,每個孩子畫得都不一樣,造出來的也不一樣,但從照片中看得出來,每個孩子都非常享受這樣一個再創造過程。而從面試中欣賞照片的我,也同樣分享了這份教與學的喜悅。
教师心得,教育笔记,行走杂谈,尽在闻启文化艺术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