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7 August 2013

乐在其中的中文课




近日由於日程太滿,倍感身心疲憊。剛好友人邀我去一所台灣中文學校聽課,我想既能學習,又能讓我從其他事務中透透氣,我就答應了。



因 為是學校開放日,可以看到每個科室的門口都擺滿了學生的作品展示板,旁邊圍滿了家長在欣賞自己的寶寶兒子或女兒的中文學習的印跡,眼光和表情都流露著殷 切。讓我覺得特別新鮮的是,上課鈴不是自動的響鈴,而是一位校工拿著手動搖鈴,在每個課室走過,留下了一串悅耳的帶著囑咐的鈴聲。

我走進了寫著“三年誠”班,對了這個名字,我覺得別具匠心,既不叫及三年級A,也不叫三年級B,而是叫“三年誠”,“三年信”,就連名字都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氣息。

上 課前,老師指定我和三個學生為一組,坐在一起。我留意到課室的最後還有一位大學生模樣的男孩,他也穿著這個中文學校的校服,我想他應該就是這個班的義工。 在位置上坐下,我抬頭看到老師在幻燈片上的內容“當我們面對困難的時候,我們要克服困難,而不是被困難克服我們。”我心裡一愣,感覺怎麼這句話怎麼像是對 我說的。

穿著教師制服那位女教師大約四十左右的年齡,扎著傳統的馬尾髮式,說話輕柔,不緊不慢,當看到學生走神時,她的語氣才會略微加重些,臉朝向那位學生,眼睛注視著他,語氣放緩慢,“請你現在把時間先給我”。那位學生馬上不好意思,注意力也集中起來。

課程的第一個環節是讓學生把幻燈片上寫那句話的每個字的偏旁部首都從字典上查出來,然後比賽那個小組速度最快。我所在的小組幹勁十足,其中兩個學生已最快的速度查完了所有字的部首和筆劃以及在字典上的頁碼。完成後,學生樂顛顛地拿上去交給老師,等著拿獎品。

讓 我最著迷的一個環節是講故事。故事的題目是“鎮定的船長”。看得出來女教師精心做了準備,她拿起船長的面具放在自己頭上,繪聲繪色地講了起來。講到船遇到 風浪的時候,故意停頓了一下,問學生們該怎麼辦。很多學生紛紛出主意。然後女教師接著往下講,把船長的鎮定和最後的結局做了交代。從孩子們的臉上表情就可 以看到他們聽到比我還入迷。

最 後,女教師總結了船長為什麼可以保持鎮定以及如果不保持鎮定可能會帶來的後果等等。她讓孩子們結合自己的實際學習和生活,列舉自己覺得最難的科目或者生活 中覺得最難的事,然後大家一起討論如何克服這些困難,大家一起出主意。討論的氣氛非常熱烈,孩子完全樂在其中,而我也似乎找到了自己如何克服自己目前所面 對困難的答案。

我的守护天使




前 幾天,女兒問我,“媽媽,我說的第一個詞是什麼?”我愣了一下,好一會才反應過來她是在問她出生後發出的第一完整的詞或者音是什麼,我如實告訴她,四個月 時,她手腳並用在嬰兒床上幸福地拍打着席子並一邊發出聲音“達,達,達”。記得我當天欣喜若狂,跑出去找全家人過來圍觀,並錄像以作留念。

不 經意間,女兒經歷了從嬰兒到少兒的蛻變,期間成功地克服了從中國移居加國後的種種水土和人文的變化,在學校裡也一改剛來時怯生生的形象,反而常常因為過於 積極發言而讓老師頗有微詞。而作為母親的我,卻對女兒的成長變化逐漸失去了最早時的敏銳觀察力,也不再像對她小時候那樣,時常為她的些許變化而興奮不已。 相反,常常在忙碌間一抬頭,才發現女兒在成長的路上又走了一小截距離了。

故事中说,上帝告訴一個即將下世人間的生命說,他將派守護天使伴隨她前往人間,而出生後的孩子最終明白,原來守護天使就是她的母親。多年來,我不敢忘記這個故事,也常常提醒自己,你盡到了守護的職責了嗎?孩子沒有降臨之前,很多的母親心中都會種種的許諾,而隨 着孩子出生長大,這些許諾逐漸淡忘。大人們一旦確定了自己追逐的目標,孩子的身影便會被淹沒在目標的影子裡。

如 何平衡工作和母親的職責,相信天下的母親都費盡了心思卻又無法找到完美的答案。我的幸運在於女兒的善解人意和家人的支持。當我在忙於一個重要項目而數次無 法親自陪女兒去跳舞,女兒只是淡淡地提醒,媽媽,你什麼時候才可以忙完呢?有時需要在女兒醒來之前離家,女兒會在前一天晚上提醒我,出門前一定要叫醒她, 只因為她想和我擁抱一下。

近 日的一件小事讓我感動不已。母親告訴我,有朋友來電話找我,女兒不僅幫我聽,而且很認真地記下了來電者的名字,即使在玩耍時,也不忘提醒自己切勿忘記這個 名字,甚至女兒還為了避免自己忘記,專門給我打來電話,因為我沒接聽,女兒詳細地留言和講述事情細末。這時我才發現,當我開始淡忘自己的守護職責時,我未 滿七歲的女兒已經開始用行動告訴我,她要開始守護我了,這樣的天使,我怎能不去好好守護呢。

Monday, 5 August 2013

尋夢之路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稚嫩的童聲伴隨着音樂老師的鋼琴聲在課室裡迴響著,站在一旁拍照的我看著課室裡不同膚色的孩子們在認真地用或是流利或是生硬的中文唱著這首《送別》,突然內心一陣感動,感慨的眼淚在眼眶裡打轉,模糊中,我又彷彿回到了幾年前中國大陸的課堂。

那年,當我和學生們說了我即將移居加國的消息後,他們在下課後把我團團圍住,依依不捨之情寫在每個人的臉上,但我看得出他們從內心為我高興。一位學生發問說,“老師,您到了加拿大想幹什麼呢?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在這裡教授你們西方文學和西方文化,假如我到了加拿大的話,我的夢想是為那裡的學生教授中國的文化。”學生們聽到我這句話後熱烈地鼓掌,在和我告別時,每個人都祝我夢想成真。

也許是與教師的職業命中有緣,我在登陸兩年後就很輕鬆地拿到了當地的教師資格證。記得當時提交教師資格申請的那天正好是中國的教師節,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兆頭。果然整個申請以及後來考試的過程中也非常的順利。

拿到教師資格證後,我沒有申請到公校去教學,而是和同樣對中文教育有興趣的朋友們開了一所文化藝術學校,同時我邀請了有教育背景的西人朋友加入學校,盡量讓學校中西合璧。自己多年學習西方文學的體會讓我知道了西方文化中有非常精華的東西,如果西方文化的精髓能夠和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一定會讓孩子們非常受益的。



暑假夏令營的課程設計成了我們實現中西文化結合的教育夢想的好時機。西方人好動,我們設計了玩水,郊遊,踢球,手工,舞獅等項目,而東方人好靜,我們設計了中文,書法,繪畫,剪紙等課程,另外,中西方的美食我們也通過烹飪課讓孩子們親自參與製作和品嚐。七彩的夏天,五彩的課程,連我自己都陶醉於其中了,自然也就不感受到其中的辛苦了。



其實每個移居海外的人都是滿懷自己夢想而來的,但是不是每個人都能如願以償地實現原來的夢想,現實中,很多人都是放棄夢想,經歷了艱難的轉型和蛻變的過程。能在異國圓了師者之夢,我提醒自己要常以感恩之心珍惜面前的學生以及所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