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1 October 2013

女儿六岁了!



家有六龄童



早在几个星期前,女儿就宣告说她的一颗门牙松了,我心 里纳闷:不是六岁才换牙吗?她还差几个月呢,这门牙就等不及了?女儿每天都向我们汇报门牙松动的最新进展。终于在我们搬入新家的第二天,当我在厨房忙碌时,女儿很兴奋地跑进来,手里举着一个珍珠粒大小的牙,牙根带着一点血丝。

女儿的换牙勾起我观察她的行为变化的兴趣。也许是最近忙碌没有这么仔细地观察女儿,也许是换牙带来的变化,我发现女儿好像长大了许多,很多活抢着干。到洗衣房洗衣服时,女儿快步走在前面,帮我顶着门,让我走过,她才走。叠衣服时,她也抢着帮我叠。最大的变化是她的措词比起以前更加的富有逻辑。有一天我对她说有关吃苦的话题,她居然用英文回答,Mom, we are not born at the same time, you cannot ask me to do the same thing. (妈妈,我们不是出生在同一个时期,你不能要求我做同样的事情)

一次出门前,她爸爸急着寻找一张写了字的纸,这时她想喝水,请爸爸帮她打开矿泉水瓶盖子,爸爸的注意力却只是在寻找纸张,她突然重重地说了一句,looking for a piece of paper is more important than a person (找一张纸比一个人还重要吗? )。她这句话把 她爸爸吓了一跳,赶快帮她把瓶子打开。

她的 表情变得更丰富了,动作更加的灵巧,言语更加的 有逻辑,原来换牙还伴随着这么多成长的信号。早知如此,我会希望她的换牙更早地到来。我在思考,为什么每个人都是六岁换牙,而不是四岁,五岁,或者三岁,人的成长每一个阶段到底埋藏着怎样的生命密码?树的成长有树轮作为记录,竹子也按照一节一节的次序向上走。生命的成长变化真的是有阶段性的,而且每个阶段都是有开始和结束的信号的。比如婴儿六个月时开始长牙,六岁时开始换牙,都是有意思的阶段标志。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把一年级的入学年龄定为六岁,大概也是跟着这些成长规律走的。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在他的诗歌《我心雀跃》对生命的成长写下了他的歌颂: 当天边彩虹映入眼帘,/ 我心为之雀跃;/初生时即如此,/我现在仍不变,将来也会如此,/否则我宁愿死去!/儿童是成人之父;/愿自然虔诚的意念,/将我生涯的每个日子连串起来。/自幼至老,深信不移。

诗中有这样一句话:儿童是成人之父(The child is father of the man)。这句话和中国的俗语“三岁定八十”是相通的。看来,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的文化,都是认为幼年的行为已经预示了成年的成长轨迹。看来,六龄童是不可小窥,我家女儿的换牙也就成了2011年我们家的重大 事件。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