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8 December 2013

才发现自己根本不会和孩子聊天...

很多大人不太会跟小孩聊天。“你今天在学校做了什么啊?”“你在学校有没有乖?”这两个问题通常小朋友的答案大概都是:“没什么啊!就跟平常一样啊!” “有乖啊!”还有很多大人,根本不懂得什么是跟小朋友聊天……读完这篇文章或许你就会豁然开朗。



文章作者陈安仪,台湾资深记者。“台湾母乳协会”创办人。 目前育有两个小孩,一儿一女。  很多大人根本不懂得什么是跟小朋友聊天,他们跟小孩之间的对话永远都是:“功课写完了没?”“琴练了没?”“今天考几 分?”  

别把质问当聊天。这种状况比较像是质问,很难称作是聊天,因为通常都是以问句始,以斥责终。在中式的家庭里,鲜有和乐融融的晚餐时间、睡前时间及聊天时 间。于是乎,你会发现,孩子在你面前几乎都是哑巴,不但话少、三句话问不出个屁来,久而久之,你对他也越来越陌生。

大概因为长久以来记者职业训练有素 的缘故,我的确很有聊天的天分。想当年,最难访问的闷葫芦艺人,碰到我也能打开话匣子,让同行佩服不已,这的确是我的天赋异秉!也难怪小孩子碰到我,可以 一说说个不停。于是,我回过头来,检视自己的“聊天技巧”:我到底是用了什么魔法,可以让孩子愿意向我诉说?其实说穿了,这些小技巧一点儿也不困难,你也 可以做得到! 
 

  一、 问“小”不问“大”  

孩子跟大人不一样,他们很难理解抽象的问题,也很难回答。因此,想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概况,要尽量避开“抽象”、“大范围”的问 题。不妨改问一些很简单、一定有答案的问题,而且不妨从细节开始。  不要问:“你今天在学校过得如何?”“你今天在学校做了什么?”这种问题,孩子很难 回答,或是只会简单回答:“还好。”“没做什么!”这样会让聊天很难持续下去。  你可以改问:“你今天在学校上了哪些课?”当孩子说出自然、音乐、国语 的时候,你就有机会接着?:“喔!那自然课今天教什么?”孩子就会接着回答你的问题:“教气象啊!什么气温、风向的,无聊死了!”“喔!那音乐课有没有好 一点儿?……”你就可以借机了解他今天做了些什么,并持续交谈下去。  以前孩子刚上学时,我跟孩子聊天的开头常常是:  “今天的营养午餐(或点心)有 哪些呀?”  “你们班上谁吃得最多?谁吃得最慢?”  “你今天早上去学校跟谁玩?早自习在做些什么呢?画画课画些什么呢?”  “你们班最多人喜欢的 男生是谁啊?你喜欢谁呢?”  藉由一些生活小事打开话匣子比较容易,这些问题简单易懂,孩子通常都会争先恐后地回答,不会感觉到压力。  

 二、从别人的事谈起  

桐桐刚入学时,我想要知道她在学校的状况,因此,我用了一点迂回手法。在聊天过程中,我先问她:  “你们班上最调皮的是谁?”她 说了一个名字。“他做了些什么事惹老师生气呢?”女儿如数家珍地说:“上课讲话啊!还有昨天用东西丢同学的头!”“那老师怎么办?”“老师罚他站啊!” “站多久?”“站到下课啊!超惨的!”  “啊!真的啊!好可怜喔。都不能坐下,脚一定很酸。”  “对啊,下课也不能出去玩!”  “哇!你们老师这么 凶啊?”  “还好啦!有一点凶。”  “那你有没有被老师凶过?”  “没有!我很乖。”  “喔!好险!所以你都没有被老师罚过站喽?”  她迟疑了 一下。我赶紧说:“你也被罚过站啊?好可怜。你有没有哭?”她摇摇头说:“没有。”我接着问:“啊!老师这么凶,你都没有哭啊,很勇敢。” “不是啦! 我不是被这个老师罚的,我是被健体老师罚的。”  “喔!也是讲话吗?”  “是啊。不过还好只有罚站一下下!”  于是,我就从这样的一段对话,约略得 知她对老师的观感、上课的情形,以及老师对于孩子的调皮行为如何处置等等。  

从“别人谈起”是一个很好的聊天方法,比方说,孩子会告诉我班上谁吃饭吃得 最慢、谁最常被罚、谁功课最棒、谁今天又打了谁等等。当然,在聊天过程中,我们就能窥见他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对同学的行为有什么样的看法,然后了解孩子在 我们看不见的时候,是用什么样的身心状态去处事。  


三、不要“否定”,只要“同理”  

大人跟孩子聊天,很容易发生的一个状况,就是大人常常喜欢否定孩 子的感受。比方说,当女儿说:“自然课无聊死了”的时候,我绝对不会接着说:“自然课不无聊啊!天气、气象是一件很有趣的东西……”  相信我,只要你这 么一说,这个话题就聊不下去了!因为当孩子觉得你并不认同他说的话时,他后面的话很容易就咽了回去。  比较好的方式是回答:“喔,自然课很无聊啊,你可 以告诉我是什么让你觉得很无聊吗?”  “因为我本来以为自然课可以做实验、看酒精灯之类的,结果都是坐在教室里上课!无聊死了!”  保持中立的语调、 同理感受他的感受,往往可以让你知道孩子更多的想法,了解他的需求,进而帮助他解决困境。 

 前阵子有个妈妈告诉我,当他孩子跟她抱怨:“啊!功课好难、好多!我都考不好”时,她明明很温柔地回他:“考不好有什么关系?成绩不是那么重要啊!”结 果儿子却气得说她不了解他,拒绝再跟她说话,让她很难过。  事实上,孩子当下需要的不是“否定”他的心情的对话,而是“了解”他心情的对话。所以,如果 妈妈改说:“啊!考不好心情一定很不好,你现在一定很难过,你要不要说说你的苦恼?”我相信她儿子的心情一定会好许多,也会继续把心事对妈妈说出来。  

四、只要“倾听”、不要“说教”  

很多时候,聊天只是一种发泄。还记得一堆女人三姑六婆时的那种心情吗?骂婆婆、骂老公、骂给别人听,其实不一定要别人 帮我们解决问题,只是纯聊天而已。让聊天回到聊天,想要孩子诚实地说出感受,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只要“倾听”,不要“说教”。  和孩子聊天,最忌讳 的就是说教。任何一种话题的聊天,只要沦落到说教与听训,那就没趣到极点了!所以,聊天时可以对对方、对话题保持高度的兴趣,多询问、少评论,多说 “你”,少说“我”,就很容易让话题源源不绝地继续下去。  比如,孩子说:  “妈,XXX今天打我。”  “喔,为什么?”  “因为我要玩恐龙,他 不准我拿。”  “那你怎么办?”  “我就去玩别的了。”  “你怎么不告老师呢?我不是教过你,人家欺侮你就去告诉老师吗?你也可以跟他说,公用的东 西大家都可以玩啊!妈妈不是跟你说过吗?”  如果是采取这样的聊天方式,那么肯定话题就此戛然而止。孩子最后一定是紧闭双唇,不再多说一句。此时不妨继 续询问:“喔,那你心里有没有觉得很不舒服?”或者“那你还想玩恐龙的话怎么办呢?”  这时,你就会听到他真正的想法:“还好啦!我想他先玩也没关系, 等他玩完了,我再玩就好了啊!”或是“我很生气啊!所以我就跟他说:‘我不跟你玩了!’”  

我当辅导志工时,每周要和至少一个孩子聊天一个小时。这些孩 子,有些行为有偏差,我的工作就是陪伴跟倾听。因此我发现,要让孩子放心地说出心里话,轻松地聊天,一定要练习“不评价、不说教”,只要你做到这两点,孩 子通常都愿意说出心里话。而且,说出心中的话对他们来说,是很大的纾解及快乐,他们经常在历经一小时的聊天过程后,不愿意离开会谈室,情愿和我继续聊下 去。可见很多孩子是多么渴望聊天?却常找不到一个可以聊天的大人。  

五、注意肢体语言  

聊天时,肢体语言也很重要。适当的肢体语言,会让孩子觉得你重 视他、认真想要和他聊天。 除非是在开车的时候,否则我在和孩子聊天时,都尽量以平行的目光注视着他。如果孩子还小,那就蹲下来;如果是个大孩子,那就 拉着他的手坐下来。即使是手边在忙着折衣服、洗碗,在跟孩子讲话时,也必须要时时转头看他的表情。因为注视别人、专心倾听,就表示你很在乎跟他说话。  

孩子对于肢体语言很敏感,一边跟别人谈话一边敷衍地说着嗯、啊、喔;或是眼睛一边盯着计算机一边听他说话,都不是鼓励他好好和你聊天的方式。通常如果我这 样做,儿子一定会抗议:“妈妈,你都没有在专心听!”  另外,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欢亲密的接触: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搂搂他的肩,搓搓他的颈背,顺顺 他的头发,拍拍他的背等等。通常,对有一定熟识度的孩子适当地使用一些肢体语言,都会在聊天时产生非常正面的效果。  我在辅导孩子时试过,跟孩子坐在同 一边,比坐在相对位置来得好;躺在地上讲话时,比坐在地上好。让孩子一边画黑板一边聊,他们往往容易卸下心防。另外,注意跟年幼的孩子对谈的时候,不要随 意乱发笑;不论他的话多么幼稚、多么奇怪,你都要保持诚恳、一本正经,否则孩子很容易觉得大人在嘲笑他,而不愿意继续聊下去。  

我儿子最近很喜欢告诉我 他们班上小朋友的座号,每天都要我猜XXX是男生还是女生?我每天都很认真地猜,虽然我早已经知道答案。此外,他时常会表演班上唱的歌、演的戏给我听,虽 然我已经听了很多次,但每次依旧是忠实的观众,还不时问长问短,对他的演出表现得兴趣盎然。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就是在跟孩子聊天时,有时孩子一时说出 一些令你惊讶、反感的事时,切记“不动声色” ──声调平常、假装毫不在意,这是很重要的。在尚未明白事情真相或者尚未想出如何应对之道时,先保持朋友般的倾听,是很重要的!跟孩子“说教”或“讲道 理”的时候,最好跟聊天分开,这才能够让孩子畅所欲言、无所不言!   

 创造自己家里的金色时光  

小时候,每天放学回家,妈妈在厨房忙晚餐时,我总是跟前跟后,叽叽喳喳,忙着把学校发生的事告诉妈妈。接下来爸爸回家了,一家 人一起上桌吃晚餐,爸爸聊聊办公室的新闻、妈妈聊聊街坊邻居和弟弟妹妹,我则说着学校发生的事情,那是我最怀念的,也是作家子敏笔下最珍贵的──“金色的 团聚”。  而这“金色的团聚”中,最美好的当属全家人一起聊天:分享光荣的事、诉说伤心的事、笑谈出糗的事、畅言经历的事……就是这些聊天的时光,把我 们一家紧密地黏合在一起,也凝聚了我们的亲子情感。我们怎能不珍惜这些宝贵的聊天时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